境外间谍雇人去涉密单位收废品 妄图从中发现机密

  山东青岛,一名男子在夜色中潜伏到我军航母基地周围,暗中观察着军舰的停泊和进出港动态,并通过电话和网络不断将这些信息发送给境外某间谍。

  广东东莞,李某一名联系热络的“网友”突然抛出金钱诱惑,让他偷偷地向国家图书馆订购了大量只有境内专业人员才能订购的军事类书刊。从此,李某开始走上了泄露国家秘密的道路。

  湖南湘潭,少年张某接到一个神秘的快递包裹,他摸出包裹中夹藏的存储卡,并对里面的加密资料进行处理,用电子邮件悄悄发往境外,充当了泄密情报的“传递员”。

  这些并不是谍战剧中的场景,而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真实事件。近期,我国媒体连续披露了数起普通中国公民被外国间谍拉拢、策反的案件。

  间谍,这一看似古老而遥远的话题再次进入公众视野中。

  11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引起舆论的广泛热议。针对间谍策反的相关问题,中国青年报记者专访了国防大学军队建设与军队政治教研部于巧华教授、裴士连博士。

  普通人也可能遭遇境外间谍策反

  中国青年报记者:于教授,裴博士,非常感谢二位接受我们的专访。近期我国媒体披露了多起普通中国公民被外国间谍拉拢、策反的案件。这让很多人感到惊讶:原来间谍离我们的生活这么近。在你们看来,哪些人容易成为境外间谍拉拢和策反的目标?

  于巧华:过去境外间谍机构策反的对象主要是掌握国家军事、政治、外交、经济机密的相关人员。目前,境外间谍策反活动的目标群体正在由这些专业人士向普通公民扩展。现在一些不掌握秘密的普通公民也可能被策反,成为替境外间谍搜集情报的“棋子”。

  从公开的间谍窃密案件来看,被策反、雇佣的人员有企业员工、高校学生、打工者、军事发烧友等,范围比较广泛。

  中国青年报记者:看来普通公民也有被间谍策反的风险,那么这些不掌握秘密的人为什么也会被境外间谍盯上?

  裴士连:有些人虽然不掌握秘密,但是间谍可以慢慢去发展他,雇佣他去搜集需要的情报。比如今年4月被山东省国家安全机关抓获的曹某,就是接受境外间谍指令去偷拍航母基地照片,这是境外间谍惯用的伎俩。

  当然,这些被境外间谍盯上的人必须有接近情报源的机会。比如,有些间谍会雇佣去涉密单位收废品的人员,企图从废品中找到一些对他们有价值的东西。

  前两年在上海,某国驻华领事馆人员专门在高档酒店宴请一名在领事馆内做家政的中国员工,并以提供旅游机会等条件诱使其打听一些消息。这个家政员工觉得不对劲,就把这件事告诉了自己的丈夫。她的丈夫是名退役军人,一听非常警惕,立刻让妻子拒绝了领事馆的要求。通过这件事我们就可以知道,境外间谍的情报黑手几乎是无孔不入的。

  中国青年报记者:从披露的案例来看,个别高校的学生也成了境外间谍的目标。

  于巧华:个别大学生安全意识不强、社会经验不够丰富,有的还需要寻找一些经济来源以支持学业。境外间谍便用做兼职、发调查问卷之类的名目去吸引学生,给的酬金也很高,这个时候就有人动心了。比如,哈尔滨一大学航天专业硕士研究生常某某由于挡不住金钱的诱惑,在不到两年时间里为间谍搜集情报和内部资料50多次,接受“经费”20多万元。他的这种违法犯罪行为,不仅断送了自己的前程,还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

  间谍刚开始提的要求一般都比较简单。他们先让学生去图书馆查查资料,或者搞个调研,照样提供丰厚的酬金,慢慢让其产生依赖,然后再安排搜集、窃取情报的任务。实际上这时候学生已经有把柄握在间谍手里,如果想退出,对方就会采取威胁讹诈等手段逼迫学生继续为他们效力。

  境外间谍拉拢大学生还有几个原因。比如某些大学生在高校里能接触到经济、技术、材料等领域的资料,个别学生参与的课题、项目对间谍来说也可能有价值。而且间谍有可能介入个别学生的求职过程,鼓励其报考涉密的部门。

  互联网成泄密案重灾区

  中国青年报记者:最近几年间谍题材的影视剧热播,一些年轻人对间谍的了解也仅限于影视作品和小说,对现实生活里的间谍策反并不是很清楚。从最近公开的案件里,我们可以看到间谍策反的方法是多样的。在你看来,间谍一般会通过哪些手段拉拢目标?

  裴士连:影视剧里的间谍往往看起来很酷,非常神秘。但实际上这些间谍往往伪装得很巧妙,与普通人没有什么两样。他们有很多用来伪装的身份,比如记者、商人、宗教人士、教师等。

  美国中央情报局曾经把从事间谍活动的动机简写为MICE,就是金钱(Money)、意识形态(Ideology)、妥协(Compromise)或强迫(Coercion)、自私自利(Ego)。境外间谍一般采取金钱收买、感情拉拢、讹诈胁迫、满足虚荣等方式接近拉拢目标,而且这些手段往往是交叉使用的。

  中国有句老话,苍蝇不叮无缝的蛋,这些被境外间谍拉拢过去的人自身往往也存在着问题。有的人见钱眼开,间谍机构就可能用金钱等来进行收买拉拢。还有的人喜欢炫耀、虚荣心强,为了获得网友追捧而在网上发布一些所谓的“机密信息”,这种人也容易被拉下水。

  中国青年报记者:所以一些活跃在网络上的军事发烧友也是境外间谍关注的对象?

  于巧华:军事发烧友马某某就是因为个人表现欲和虚荣心太强被拉下水的。2000年,他在某网站的军事论坛上贴了一篇《×××舰大曝光》的分析文章,迫切地等着网友评价。这时,自称L先生的台湾“军情局”间谍发来邮件,吹捧马某某“业余钻研军事专业领域竟有如此深厚之功力”,这就极大地满足了他的虚荣心。一来二去,他就被这位L先生发展成了间谍。

  其实不仅是军事发烧友,每一个网民都应该有高度的警惕。我们生活在互联网时代,网络大幅降低了间谍策反的时间、金钱等成本,日益成为境外情报机关获取我国机密的重要渠道。今年5月,广东省国家安全机关就破获了一起境外间谍网络策反中国人的案件, 这个间谍已经利用网络在20多个省市策反了50多名网友。

  据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的一项调研报告显示,计算机网络泄密事件已占泄密总数的70%以上。这已经是几年前的数据了,但是它很能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计算机网络泄密已经严重威胁到国家安全和利益。

  中国青年报记者: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32亿人,其中大部分网民都是青年人。在鱼龙混杂的互联网上,青年网民该怎么防止泄密,避免成为间谍的目标?

  裴士连:实际上,现在的间谍在选择策反对象时一般都是“普遍撒网、重点捕鱼”。他们会在网上广泛搜集公开的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研判。我曾经看过一个报道,有国外情报机构声称,在该国获得的情报中,约80%左右来自公开信息,其中又有近一半信息来自互联网。上世纪60年代,某国间谍就是通过照片和其他的公开信息推断出大庆油田需要购买炼油设备,提前做好了准备。

  一些境外间谍会在论坛上故意发布错误的信息,比如部队的番号、装备的性能、武器的参数等,引诱某些真正知情、表现欲又强的网友回帖反驳,从而拿到正确的情报。有些网友甚至把自己拍摄的相关照片贴到网上,这往往会给间谍提供一个线索,这是非常可怕的。

  中国青年报记者:所以平时上网一定要有保密意识。

  于巧华:对,这一点非常重要。大家对自己准备提供在网上的信息,要看是否有涉密内容。如果有涉密问题,一定不要在网络上发布。还有,不能为了炫耀自己或获得网友追捧而发布一些涉密信息,特别是一些军事信息。也不能出于好奇心和虚荣心,对重要军事设施进行偷拍、探听,用作网上谈资。

  此外,大家还要注意,不要使用互联网的电子邮件收发带密的信件,不要把涉及国家机密的内容保存在与互联网联接的计算机、移动硬盘、光盘等媒介中。

  不能在陷阱里越陷越深

  中国青年报记者:从披露的案例来看,境外间谍在接近拉拢目标时往往会使用各种合法的名目,具有较强的迷惑性,一些中国公民初期就是被“骗”去的。

  于巧华:你说得对,很少有人会主动去做境外间谍的同伙,往往是掉进了他们布控的陷阱。当这些人发现自己在从事间谍行为的时候可能已经晚了,间谍会进一步威胁讹诈。这就跟人陷入沼泽地一样,难以自拔。

  中国青年报记者:实际上一些年轻人是无意中被拉下水的,然后面对间谍的恐吓不知道该怎么抽身。那么您认为遇到这种问题应该怎么办?

  于巧华:最好的办法就是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要求来采取相应的措施。

  根据《反间谍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境外机构、组织、个人实施或者指使、资助他人实施,或者境内机构、组织、个人与境外机构、组织、个人相勾结实施间谍行为,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实施间谍行为,有自首或者立功表现的,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有重大立功表现的,给予奖励。” 第二十八条规定:“在境外受胁迫或者受诱骗参加敌对组织、间谍组织,从事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的活动,及时向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外机构如实说明情况,或者入境后直接或者通过所在单位及时向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如实说明情况,并有悔改表现的,可以不予追究。”

  中国青年报记者:如果明知对方是间谍还不采取措施,不仅会给国家安全带来严重危害,自己也可能付出惨重代价。

  于巧华:在陷入泥潭难以自拔的时候,当事人应该立即主动向有关安全机构反映情况,交待自己的违法行动,并积极配合安全机构捉拿间谍分子。千万不要心存侥幸,铤而走险。

  中国青年报记者:近期公布的案件一定程度上表明我国正面临着复杂的反间谍形势,但是一些公民的保密意识相对薄弱。一方面国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另一方面一些公民对于如何防范间谍显得有些陌生,您觉得应该如何针对普通公民进行这方面的教育呢?

  于巧华:的确,随着中国国际地位和国家实力的提升,中国目前所面临的国际形势越来越复杂,不仅仅是一些军事机密,包括许多经济、技术等方面的情报也成为境外间谍所窃取的目标。但是一些人在保密意识方面还相对薄弱。我们应该采取多种形式,加大这方面的宣传力度。比如,在中小学开设国防安全和保密教育的公开课,在大学、企业、社区等广泛开展有关国家安全法律知识宣传普及活动,邀请一些专家在媒体上分析相关案例,解读国防安全政策,等等。

  安全和保密方面的教育是国防教育很重要的一个部分。进行广泛的宣传教育可以让大家了解公民保护国家安全的责任,同时也能让大家明白间谍对国家安全带来的严重危害,以及从事间谍行为带来的法律后果,让普通公民提高安全意识,远离间谍的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