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第五中院不公开审理备受关注的重庆天府可乐集团公司,以“涉嫌长期非法占有技术秘密”为由,起诉百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及重庆百事天府饮料有限公司侵犯商业秘密案。天府可乐要求百事可乐归还“天府可乐”配方及生产工艺的技术档案,并赔偿相应的经济损失1亿元人民币。
该案再度引起了人们对于民族品牌命运的关注,让我们想起了近些年已经或者正在消失的“ 名牌”:活力28、美加净牙膏、小护士、万紫千红等日化用品伴随着一代人的成长,熊猫、小鸭、燕舞、凤凰、爱多VCD等家用电器见证了一代人幸福甜蜜的生活,旭日升、冰茶、三株口服液、太阳神、乐百氏、北冰洋汽水等饮品保健品曾经让一代人难以释怀……而今天府可乐会成为下一个北冰洋们吗?
品牌消失的原因
众多品牌悄无声息的淡出了人们的视野,让我们唏嘘不已,因为很多品牌的消失过程和原因何其的相似,笔者从事知识产权行业多年,从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角度,总结主要有以下原因:
第一,不熟悉跨国企业知识产权竞争战略,不懂知识产权规则,一味“单恋”
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在多方面放松了对外国投资的限制。外国资本在并购中看中的无疑是中国强大的市场才与国内企业合作,吞并国内品牌只是为自己品牌的市场占有率铺路。而中国企业看中外资的则是他们的技术,以为并购后就可以获得外资的资金、技术、管理将会把企业迅速做大,但并不知道外资是“ 醉翁之意不在酒”。
天府可乐与百事可乐进行合资时,其天府可乐品牌作价350万元人民币。天真的天府公司全身心的投入,把合资比做联姻,却不知百事可乐合资后独揽大权,使合资变独资,把中国民族品牌“天府可乐”逐渐冷藏、冰冻直至让其消失,最后用外国品牌取而代之。这其实是外资并购中惯用的方法。
第二,合资并购缺乏经验,拱手相让股权、知识产权及生产基地
中国有很多企业抱有“外资企业才是市场的主导者,中国只是外来者”的心理,在合资后缺乏自信心, 将股权、知识产权及生产基地拱手相让, 一切由外资企业做主,最后沦为外资企业的代工厂。
在天府可乐合资的过程就埋下了两个致命的弱点:一是合资公司中百事占6 0 % 股权, 天府可乐占4 0 % , 生产权、经营权由外方决策,主权消失殆尽。二是“天府可乐”品牌及优秀的生产基地属外资企业,导致天府可乐丧失了对于品牌的控制权。而百事公司近十几年不用“天府可乐”,改用了“百事可乐”,使“天府可乐”这个老品牌元气大伤。
第三,品牌战略管理缺失,急功近利,盲目扩大规模
在经营上取得一定业绩后,急功近利,为了实现“短、平、快” 的发展,无节制地进行品牌扩张,引进所谓的“优秀资本”。殊不知“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企业的发展和品牌的建设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更是不能速成的。许多国外知名品牌的建设都经历了很长的周期,短则十几年,多则数十年。
不能盲目贪图规模效应, 自身的经营能力应与品牌影响力相适应。品牌的建设和发展是一个长期和系统的工作,不能只盲目追求企业高速发展而忽视了内在的管理能力建设。在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管理层面,缺少明确的品牌使命,不具备知识产权组合的管理能力,对品牌组合成长路线缺乏周密规划,公司战略不以品牌为导向。
品牌消失的启示
第一,对收购应当保持清醒,增强风险意识。作为民族品牌企业的经营者和管理者要时刻警惕,收购是外资打压中国品牌的惯用手段,对于一些打着“合作共赢”旗号,实则是消灭民族品牌的外国企业,民族企业应增强风险意识和防御能力。
第二, 企业的决策权、知识产权应该掌握在企业自己手中,国家也应注意民族品牌的保护。可口可乐老总有句话是对品牌的最好注解:即使可口可乐有一天被一把火全部烧掉,只要有这个商标,第二天一样可以东山再起。引进外资固然重要,是解决企业资金的途径,但不管是政府、还是企业都要清楚知道引进外资的核心是引进外企高新技术。尤其是国内知名品牌,更要注意将企业的决策权、知识产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这样才是对企业最大的保护。
第三, 要想让本土国内品牌健康发展,要想打造属于中国自主的“名牌”,打造属于中国的“百年老店”,中国还期待一批有远大理想和战略远见的企业家群体,他们具有国际化的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能力。同时,也需要我们的国内企业熟悉跨国企业的知识产权竞争战略,熟悉国际知识产权规则,按照国际化的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模式来打造品牌的核心竞争力,打造自主知识产权,这才是“中国创造”所必须重视的。
“优胜劣汰,适者生存。”企业沉浮、品牌消亡本是自然界的规律,是一件很正常事情。但前事不忘,后世之师。我们应当记住曾经的经验和教训,为今后中国民族品牌的建设和发展提供更多的参考和借鉴。一个品牌的创立不是简单的事情,一个品牌的消亡也是一件很痛苦的过程。当前,我国正在全面推进国家知识产权战略,我们有责任去呵护我们自己的民族品牌,支持民族品牌;同时我们的企业家们也有责任去提升管理能力,建立知识产权战略,避免出现下一个“天府可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