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炮兵某旅分属不同营连的一对亲兄弟演绎了一段保密传奇,他们分别随部担负同一项工程的建设任务,结果同在一个工区大半年,彼此却浑然不知,直到一次当面相逢。
相信看完这则消息,读者们都会狠狠地为这俩兄弟点个赞。但作为军人,我们不应止于“点赞”,而应该自问一句:我能像他们一样保密吗?
我们应该问一问,当家人来电,聊起我们的近况,我们能否在舌尖上安装一个过滤网,把不该说的东西坚决地咽到肚子里?我们应该相信,关心我们的家人绝不会愿意我们陷入失泄密的泥沼;
我们应该问一问,当同学好友聚会时,那么多双眼睛盯着我们,期待我们吐露点儿“秘密”时,我们能否忍住成为聚会焦点的冲动,轻轻地道一声“不好意思”?我们应该相信,他们在略感失望的时候,会由衷地敬佩我们的职业操守;
我们还应该问一问,当双脚已经跨入网络时代、微信世界的时候,我们的保密观念是否还停留在“摩托化时期”,没有及时更新换代?我们是否清楚地知道,充电宝与网购、硒鼓与微信“朋友圈”,都可能存在着巨大的失泄密风险?
而说到底,我们应该问的是,保密意识究竟有没有扎根我们的内心,融入我们的血液,“会不会泄密”的自问有没有成为我们做任何一件事情、执行任何一项任务时必不可少的底线思维?
最后,笔者想郑重地写下那对亲兄弟的名字,他们一个叫李金海,一个叫李金华。而至于他们演绎的那段保密传奇,相信会逐渐成为大家的寻常故事。
物资卸载 避开敏感区域
“有一点需要特别说明,我们在驻训场外侧专门设立了‘物资卸载区’,你们给我们配送生活物资时卸载到这个区域即可!”7月中旬,陆军第12集团军某旅进驻野外训练场的第二天,军需科助理员王甲伟和驻地一家大型超市签订生活物资保障合同时,将主副食原材料卸载点一并作了明确。
“野外驻训场不比营区,没有围墙和严格的内外界限,所以在安全保密工作上需要更加谨慎!”保卫科干事于凯告诉笔者,如今社会化保障已经成为一种大趋势,地方大型超市、物流公司逐渐走上部队野外驻训后勤保障工作的前台,使部队得到了更好的保障。但他们在往年的野外驻训中发现,地方物资配送车辆进入野外驻训点后,虽然配送人员不会随意走动,但有的会在官兵卸载物资时,随意浏览与部队训练相关的黑板报、墙报,特别是有时卸货地点就在车炮场附近,配送人员还能看到装备和训练情况。
针对这一问题,今年野外驻训一开始,这个旅就召开保密工作专题会议,明确物资卸载设立专门场所,避开敏感区域。同时,他们还要求部队在野营村氛围布置上严格过滤涉密信息,防止造成失泄密。
遗留阵地 不留一丝痕迹
7月2日上午,笔者在陆军第14集团军某旅野外驻训场看到,实弹射击完毕的遗留阵地上,不见一道工事,没留一条堑壕,整个阵地找不到部队曾经驻足的痕迹。
该旅作训科参谋宣旭东向笔者介绍说,以往部队完成实弹射击任务后,不太注重阵地回填掩埋工作,留下了一些作战工事。根据这些痕迹,有军事常识的人能大概猜出训练情况,存在失泄密隐患。
针对这一情况,今年野外驻训前,该旅专门组织了一次保密教育,引导官兵认识到,如果不注意消除阵地遗留痕迹,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便能通过阵地规模、堑壕设置等,判断出部队规模、武器装备等涉密信息。今天阵地遗留痕迹被“破译”,明天就可能成为战场上的“死穴”。
为此,该旅要求各连成立“阵地清理小组”,在部队转场或撤离后专门负责消除各种遗留痕迹;旅机关组织作训、保卫等部门全面检查阵地清理情况,纳入训练考评之中。
“军迷”拍照 莫泄部队行踪
前不久,正在野外驻训的广州军区某炮兵旅组织转场,行至某路段时,几名路人拿起手机对着官兵拍起照来。发现这一情况,警调连排长曹仲恺立即上前制止,并根据相关规定要求他们删除照片。
对此,这几名路人解释说,他们只是“军迷”,不会泄露部队的秘密,并且可以给照片加上“马赛克”,遮住敏感部位。对此,曹仲恺首先感谢他们对军队的喜爱和支持,然后向他们详细解释了“部队执行任务时,未经允许其他人员一律不得从事任何涉密活动”的相关规定,并耐心地向他们解释道:“虽然照片可以打上‘马赛克’,但无法掩饰官兵的身份,如果手机联网后被敌特分子盯上,其定位功能就会暴露部队的具体位置,后果不堪设想。”
一番话有法有理有情,这几名路人逐渐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主动将照片彻底删除,并表示以后不会再随便拍摄部队官兵和装备。为了避免类似事件发生,该旅抽调官兵组成“安全保密小组”,负责部队驻训和行军中的外围警戒工作。同时,还针对野外驻训的特殊情况制作《野训保密守则》口袋书,下发给官兵,使官兵的保密意识和防范能力明显增强。
地方办卡 不留涉军信息
7月中旬的一个周末,陆军第41集团军某团纠察发现,几名外出的战士持有驻地某大型超市推出的可享受折扣、抽奖等优惠的会员卡。有多少官兵办理了类似会员卡?会员卡会不会造成失泄密?该团对这一情况高度重视,随即展开相关调查。结果显示,有不少官兵持有驻地商场、饭店等场所的会员卡,其中少数官兵办理时使用部队证件,留下了不适合对外公开的相关信息。
保密无小事。该团随即在全团组织了一场专题保密教育,通过分析失泄密案例,让官兵深刻认识到,在符合部队条令条例的前提下办理地方商场的会员卡,享受相关优惠,本身无可厚非,但应使用公民身份,填写相关条款时不能涉及部队详细地址、对内称呼等涉密信息。
随后,该团集中清查了官兵持有的会员卡,对其中使用部队证件办理的会员卡,机关统一派人到驻地相关场所进行注销,清除了相关信息。团保密委员会出台《官兵办理地方会员卡须知》,明确规定官兵不得办理条令条例禁止军人进入场所的会员卡;办理超市等场所会员卡时,不得使用部队证件、透露部队信息。
亲友聊天 防止密从口出
“最近还好吗?现在忙不忙?人在单位,还是去执行任务了……”前不久的一个周末,南海舰队某部声呐兵李泽军从保管室领回手机,准备给家人打个电话。谁知一开机,便发现有一个陌生号码连续发来10余条问候短信。他仔细看完才回想起对方是前年退伍的同乡战友,便给他回复了一条短信。谁知,一场“探秘”风波由此引发。
随后的一段时间,这名老战友经常对李泽军嘘寒问暖,并向他打听部队当前的位置和承担的任务。李泽军渐渐感到有点不对劲,立即上报了这一情况。
随即,该部相关部门通过各种渠道调查证实,这名老战友是一名军事“发烧”友,打听部队的相关信息主要是想给自己增加点儿谈资。
还有没有类似情况?老战友打听部队现状存不存在泄密隐患?该部随后专门组织干部骨干讨论此事。大家一致认为,老战友离开部队后想了解部队现状无可厚非,但如果他们在与其他地方人员聊天时提及部队情况,被别有用心的人听去,则可能造成失泄密事件。所以,该部组织开展“安全保密大家谈”活动,教育引导大家以此事为鉴,遇到亲友来电打听部队现状等可能造成失泄密的情况,一定要紧绷保密弦,防止密从口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