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企业都有自己的商业秘密。许多时候企业都在担心这些商业秘密是不是被竞争对手窃取了,但也有很多企业并不真正清楚自己的商业秘密到底有哪些成分。企业生产、经营的核心要素是开发(设计)、试验、配套、加工、检验、成套、定价、渠道、客户,因此商业秘密往往体现于原材料、配套件、供应来源、进货价格、工艺装备、试验条件、检验标准、检测装置、设计方案和图纸、生产组织、工艺方案、制作技术、生产成本、渠道信息、客户信息。不同产品侧重点不同,其中较易受人员变动影响的有供应来源信息、工艺方案、渠道信息、客户信息,需要重点保护的是相关图纸资料和技术人员(含特定技术工人)。
设计开发是产品创新的源头和研发投入的重点,同时也是商业秘密窃取者的关注重点。对这个领域的保护要在投入前开始,首先应同每一个参与者签署保密协议,重点是项目总工程师,大型项目要适当切割,开发环境要适当封闭,会议记录、工作笔记、文档资料均应统一封存,重要复杂项目为防止私下默记泄露,可适当封闭工作一段时间,并在封闭期间组织旨在冲淡项目记忆的活动。
试验阶段应严格作好项目切割工作,原材料、装备、实验记录、方案等尽量分工。试验成功后应严密保护相关成果,发表论文应严格限制在理论研究和基本原理应用层面。试验结束后有实际产品的,应尽快申请专利保护。在总结试验成果时应重点说明对产品效果产生显著影响的诸因素,随后针对这些因素完善其保护措施。
配套方案、原材料与配套物件,尤其是物件及其来源,要通过分割、掺杂、调度等方式,消除信息流失隐患。
加工和检验过程中,对环境、装备、机具和技术文档的管理尤为重要,如有特定加工技能要求,应注意保护技工资源,可有选择地采取签约保证或信息隔离措施。对制造工艺复杂的产品,还要注意保护生产组织方案(包括流水设计、工种配备、机具配套等)。
产品成套、成本计算与定价是商业竞争的基础,需要切实保护好相关资源和信息,核心部分应适当作信息切割或混合打包处理。
销售渠道和客户资源是市场竞争成败关键,严格对产品工程师、销售人员和售后服务人员进行分工管理十分重要,不同渠道和客户资源在营销过程中应逐渐向售后和产品依赖方面引导,通过后台售前支持和售后服务部门掌控用户动态,弥补单一前台销售的人员流动风险。这部分的商业秘密重点在渠道和用户需求、偏好、联络方式、内部组织结构中制约体系、产品依赖度。这个领域是商业秘密争持的一个热点,也是失去商业秘密后遭遇重大损失的关键领域,其长远影响关乎企业和企业产品的生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