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伍求职遭遇泄密尴尬 教育及时防范安全隐患

  从2014年第一个退伍兵返乡那天起,河南省林州市人武部参谋刘伟强的办公地点就挪到了市民政局:仔细检查部队移交回来的档案,对登记报到退役士兵进行保密教育,并现场签订保密承诺书和联系卡,建立脱密档案。

  刘参谋成了专职的保密员,源于去年该部接到的一个电话“投诉”。刚返乡的大学生退伍兵王岩在求职路上频遇尴尬:王岩在大学学的就是通信专业,在部队多次参与大型军演的通信保障工作,表现优异。退伍后,他收到市里多家通信制造企业的邀约,却总是卡在了面试关——原来,企业领导总问“你在部队接触过什么通信装备”“现在部队通信装备是哪些企业提供的”等问题,王岩严守保密规定拒绝回答,面试也就不欢而散。接到求助电话,人武部专门派人带着写有王岩本人基本情况、部队表现和保密缘由的证明材料,到企业协调,终于帮助王岩顺利上岗。

  在随后的调研中,该部领导发现,转业退伍人员面对的类似问题还不少:一些军人退伍后,以部队代号番号为名建立战友QQ群和微信群;跟亲朋好友大谈部队新装备,结果暴露了军事机密;未过脱密期就想方设法申请出境……

  为此,此次老兵退伍前,该人武部即协调民政部门、户籍管理部门和网络监控部门同步行动,共同做好保密工作。在退役军人档案寄送到民政局后,人武部派专人审核,划分一般战斗岗、工程技术岗和核心涉密岗做好登记;结合脱密要求和退役后去向开展针对性保密教育,对二炮、潜艇等涉密等级较高部队的退役军人,在落户之后,由人武部、户籍管理部门和家长联合实施“三帮一”,按照脱密期长短实施监控管理和定期走访,确保可查可控;与此同时,该部配合网络监控部门对论坛、博客、QQ群等涉及的退役军人信息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并妥善处理失泄密问题隐患。人武部还联合市民政部、劳动部出台规定,要求用人单位在招录退役军人过程中,不得涉及部队的军事秘密,若确需核实其专业素质和相关专业工作经历,可由人武部出具书面证明材料。

  保密意识挂心头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部队装备更新升级速度加快,军事保密要求也随之提升。然而,越来越频繁的人员流动、越来越先进的信息手段,军事保密工作也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国防与每一位公民休戚相关,保守国防和军事机密也不仅仅是军人的职责,转业退役军人、国家公务人员乃至每一名普通百姓都有责任:不能说的坚决不说,不该问的一句不问。为有效减少失泄密隐患,不仅部队要做好教育引导工作,地方各部门也要多些理解。而退伍军人自身,更应秉承离队不离志、退伍不褪色的信念,将保密意识常挂心中,对部队涉密信息守口如瓶,为国防建设安全作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