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企业的五大烦恼

  9月3日,在以“外贸企业探路转型升级”为主题的《浙商》杂志宁波读者会上,来自浙江宁波民营企业对外贸易商会、宁波五金制品协会的部分会员企业代表敞开心扉,吐露自己多年来做外贸的烦恼。老兵遇到新问题,在很多外人眼里,外贸是一个利润可观而又光鲜的行业,但没有想到的是在中国外贸触底反弹、日益回暖的今天,光环之下仍有着不为人知的艰辛与困惑。正如《浙商》杂志总编辑朱仁华所说的:“宁波是外贸大市,正是因为领先,所以可能会更早地碰到一些全新的问题,这些问题也具有典型意义。”

  读者会上大家讨论的焦点集中在如何进行品牌建设从而摆脱同行的无序竞争、如何提高对变幻莫测的市场环境的应变能力、如何整合企业人力资源塑造企业文化、如何应对商业秘密侵权等方面。

  【烦恼1】

  无序竞争造成利润摊薄

  龚利红(宁波亚虎进出口有限公司董事长)

  现在宁波很多迷你型的外贸企业的利润很薄,往往有入不敷出的情况,这怎么办呢?于是有人就想到了骗:骗制造商、骗老外。老外的钱收进来之后货就不给了,然后骗制造商。别人的不诚信导致现在我们出去采购,都被要求先付预付款。这些都是无序竞争造成的。

  史波(宁波森木进出口有限公司董事长)

  现在我们最大的困惑是同行之间的无序竞争。一般产品的外贸业务,利润都不是很高,因此竞争对手很容易把你打垮。

  如何应对呢?一招是借助海外并购打造品牌。去年8月,我们在国外成立了合资公司,收购了国外一个有着七十多年历史的品牌,然后成立合资公司。我们让品牌的原拥有者入股40%,自己持60%股份。外方的优势在于产品设计、研发、营销,还有品牌的文化传播;中方的工作主要在于采购成本的控制、生产的协调、品质的控制、物流等。通过双方各自发挥优势,以达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

  另一招是延伸产业链。5年前,我们在宁波江北建立一家全资加工厂,我们希望这家工厂在未来二三年间要从贴牌加工到做一个自有品牌的企业。在未来3-5年,我们准备构建一个电动工具的完整产业链。刚才提到的海外合资公司在我们一系列收购完成以后,会将品牌运用到各个供货商手里,让他们来代工进行贴牌生产,最后出口销售。

  【烦恼2】

  人民币结算有障碍

  陈伟明(宁波民营企业对外贸易商会会长、宁波亿泰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

  人民币仍然是采取盯住美元的方式,这样我们企业很难在汇率上面规避风险。现在人民币结算搞试点,在东南亚已经能通汇了,但很多国家和中国货币不通汇。比如,我们商会的不少会员企业与南美洲等国家有贸易往来,但交易时人民币必须先兑换成美元,对方的货币也必须先兑换成美元,结果两方都受美元制约。人民币汇率改革的步伐能否再快一点,比如南美洲与非洲是否能搞人民币结算试点,这样也变通地把人民币推向全世界。

  【烦恼3】

  不能让劣币驱逐良币

  陈伟明

  前两天,我看了国家商务部副部长钟山的一个发言后,特别受启发。他说:政府搞外贸要有战略眼光。讲转型升级,是要质的提高,而不是量的增加。现在宁波外贸企业已经有14800多家了,但是企业质量如果不上去这个数量完全没有意义。

  这么多民营外贸企业在竞争,就产生一个规范问题。如果一个企业很规范,不动歪脑筋,但却因此日子都过不下去,这正常吗?乱可以生存下去,不乱却生存不下去,这样就是劣币驱逐良币。我们希望至少在浙江省范围之内,不管宁波还是金华、义乌,政府的监管政策要一样,不能说给一个区域更加松的政策。在义乌,有很多不规范之处,比如就有专门卖核销单的地方,你给他50元,他就给你核销单1张,核销单拿来进行出口骗税。虽然经济搞活了,但这是政府搞外贸的本意吗?

  岑国辉(宁波五金制品协会会长、宁波宁兴金海水暖器材有限公司董事长)

  新劳动合同法一出台,经济越发达、执行越到位的地方,企业受到的影响反而越大,一些企业老板甚至不愿意再做实业了。五金企业大多是劳动密集型的,我们协会的会员谈到这一点,都感觉很无奈。另外,对于劳动力密集型企业生产的产品的出口退税,只要不是超过耗能标准,希望国家还是要多多给予扶持。

  【烦恼4】

  商业秘密侵权成切肤之痛

  龚利红

  商业秘密侵权对宁波市外贸企业来说有切肤之痛。2006年之前,我们也有商业秘密被侵权的问题,当时我们业务部门的4个经理一下走掉3个,他们跑出去自己成立公司,以更低的报价做他原来在我们公司所做的客户。

  偷人家的东西去做,这不叫创业,这叫窃取。但现在的关键是全社会包括政府部门、司法机关的相关部门对外贸企业的商业秘密认知度不够高。通过这几年不断地沟通,相关部门都基本认可了客户资源就是我们最重要的商业秘密。但怎么样让他们认识到这对外贸企业转型升级无比重要,就需要我们行业内的人要自律、要有沟通的能力、执着的精神。不管有多少艰难困苦,维权要维到底。

  史波

  宁波市侵犯商业秘密第一案就发生在我们公司。

  当时我们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客户的界定:是不是你的客户?客户有没有同时跟别人做的可能性?当然也有。我站在一个中间的立场上说,这是非常难以界定的,而且取证的代价也很高。

  虽然我们之前这个业务员被判刑了,但这样的事情在我们企业就没有了吗?后期还是有业务员陆陆续续在这样做。我们并没有拿起法律的武器,主要是因为太耗精力了,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虽然最后赢了,但在员工当中也会造成负面的影响。

  龚利红

  是不是侵犯了你的商业秘密其实并不难以界定,现在关键的是案例太少。如果这个客户是原公司做过的,那么把结汇单拿过去,工厂是以前做过的,把增值税发票拿过去就可以了。所有的案件,有劳动合同、有保密协议、有收汇单、有结汇单、有增值税发票,这些就是证据。

  这一切都很容易,就是思想认识不到位。商业秘密侵权是民营企业发展的绊脚石,我希望外贸企业老总自己要去真正了解什么是商业机密,从而说服和推动别人去了解,帮他们认清真相。

  霍刚(宁波博卡进出口有限公司总经理)

  其实商业机密保护跟企业的品牌是有很大关系的。我们目前主要做的一个是客户维护,另一个是建立品牌。还有做好供应商的管理。我大部分时间都在国外,但是客户遇到问题第一时间电话就打给我,所以不大会出现业务流失和“跑单”的现象。

  钱世雄(宁波市外经贸局对外贸易管理处处长)

  今天在座企业家比较关心商业秘密保护问题。这几年,宁波市人大、政协都有议案提案,也引起了政府的重视。我们将在9月份联合宁波市政法委举行“保护民营外贸企业商业秘密工作”的专题会,届时邀请法院、检察院、公安以及相关的企业老总参加。希望在舆论上有广泛的宣传,在法律上尽可能地保护民营外贸企业。

  (有关商业秘密侵权,本刊将在11月上推出深度报道,敬请关注)

  【烦恼5】

  人才浮躁难培养

  龚利红

  现在人心都比较浮躁,我们公司招聘吸取了教训,招的全都是应届的大学毕业生,历届的都不招。一张白纸从头教起,首先要让他们认同我们企业的文化。现在许多大学生出来,带了一些学校里面不好的风气,庸俗,除了钱就是钱,非常现实。

  李宁(宁波泰仕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

  培养新人需要花时间。我经常跟新员工讲,一个人要成为一个成功的人、有用的人,首先要有眼光,所有的问题要站在比较高的地方看,不要鼠目寸光。现在我们招进来的大学本科生,试用期工资是1800元,这应该很可以了吧?但是他们不来,因为嫌工资太低了,试用期一满就要求3500元/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