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沈阳“潜伏”的“商业间谍”

  最近一个月以来,随着沈阳北方重型机械有限公司、东软集团旗下一家子公司、沈阳一家化工企业等几家沈阳重量级企业商业机密被窃案曝光,存在于沈阳各大公司和企业的商业“间谍”再次以突兀的姿态浮出。在这样一个灰色地带,有商业秘密的地方,就有潜伏窃密客的可能。他们收入巨丰,却时刻承担犯法的风险。他们习惯扮演不同角色,往来穿梭各大写字楼和公司企业,窃取商业机密谋求经济利益。

  上至大型卖场的活动方案,下至五爱、南塔业户的产品,都在暗流涌动中,上演着窃取和反窃取的“窃听风云”,有数据显示,60%的企业遭遇商业间谍,结果就是给企业带来几百万甚至上亿元的经济损失。

  商业“间谍”的存在,最原始的动力固然是利益诉求,然而,在涉及窃取商业机密的跳槽、卧底、潜伏、刺探甚至是商业行贿的不同方式中,也蕴含着诸如梦想、野心、利益、道德、背叛、情感等诸多因素,当商业机密在法律上的界限还存在模糊的边界时,一幕幕悲喜交加的商战大片不断上演。

  铤而走险

  偷12套设计图卖了720万元

  已经身陷囹圄的李淳,时常会不由自主地进行这样的假设:如果时光倒流,当利益的诱惑出现在自己面前时,如果自己没有头脑发热,自己也许会有完全不同的生活。然而,李淳给不出自己想要的答案,作为掘进机业内的高端人才,李淳曾想凭自己过硬的技术,能够在业内被人瞩目。

  北方重型是一家生产制造煤炭矿冶机械、工程建设机械、道路养护机械的集团化企业,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具有一定的知名度。为研制开发煤炭矿冶机械,北方重型不惜重金招聘人才,先后成立了掘进机研究所等14个研究所。正是在北方重型谋求着开疆拓土的宏伟大业中,有着深厚专业技术功底的李淳,被北方重型高薪礼聘,职务是北方重型掘进机研究所所长,年薪将近30万,经过李淳等科研人员的4年努力,终于成功研发出技术含量更高的煤炭掘进机,并借此迅速占领了国内的大部分市场。

  还没等到李淳的志得意满,2010年11月,一个电话如同投进湖水中心的石头,荡起的波纹让李淳坐立不安“到我们公司来,年薪30万,给你配专车,而且你每给我们拿出一套设计就给你60万……”打电话的是湖南山河智能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河智能”)董事兼山河矿业总经理龚平。

  2010年12月8日,经过见面密谈,双方达成“合作协议”,龚平许诺给李淳年薪30万元,并先期支付给李淳10万元“录用诚意金”和一辆雪佛兰景程轿车。而李淳需回报的是在一个月时间内,就要交出第一份煤炭掘进机图纸。

  李淳答应了,但他心里很清楚,如果不参照成品图纸,他根本无法完成新东家交给的任务。所以李淳只有铤而走险窃取原公司设计图纸。但是,北方重型建立有很好的保密制度,公司设计人员的电脑都无法与外界联系,U盘插孔也都是封死的,办公室内到处都是监控摄像头。

  最后还是李淳的手下陆力想到了一个办法,利用公司开评审会之机,由陆力把自己的电脑从设计室搬到了会议室,当会议结束其他人员离开后,用事先准备好的电脑硬盘更换公司的电脑,从而将北方重型的掘进机设计图全部拷贝,这个“狸猫换太子”之计,进展得异常顺利,在得到所有的材料后,2010年12月份,李淳提出了辞职申请。他一共带走了12套机械设计图纸,每一套价值最少60万,除此之外,还有其他设计,而这些设计每一项研发完成后价值都在500万左右。紧接着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原来隶属于北方重型掘进机事业部的陆力等7名研发骨干相继提出辞职申请。

  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市场上出现了与北方重型相同类型的掘进机产品。北方重型这才意识到自己研发设计的掘进机图纸被人窃用了。

  近日,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法院对此案作出一审判决,李淳等人被判侵犯商业秘密罪分别获刑。

  也许,李淳并不知道自己的行为其实和全球历史上最著名的十大商业间谍案中的一个案例不谋而合。1996年,通用汽车的一名高管,携带着通用的一些重要文件,包括新车型计划、供货价格和即将投产的一条新车型生产线的详细方案加入德国大众公司。有关方面认定,该名主管所带走的那些资料对大众有着重要的情报价值。2002年,该高管被起诉,最终,作为了结,大众公司向通用公司赔偿了1亿美元。

  黄粱一梦

  副总带技术骨干另起炉灶

  窃取商业机密,有的是为了谋求更高薪水的跳槽,也有的人是因为不甘久居于人下的创业梦想,东软公司的副总经理张利群,就用自己的人生,讲述了创业未成、反成阶下囚的悲歌。

  张利群在东软公司算得上位高权重,身为该公司副总经理,年薪数十万,但就是他策划了一起震动东软上下的集体出逃和窃取公司核心技术事件。从去年5月份开始,张利群就开始有预谋地策划窃取公司的一项重要商业秘密。张利群看中的是公司CT机研发部研发的64层螺旋CT-NeuViz64技术。如果拥有了这项技术就等于拿到了一棵摇钱树,目前市场上一台普通的CT机价值也在50万到100万之间,这项最新成果一旦投入生产进入市场,此前的CT将会完全被取代,这将是国内第一台64层螺旋CT,被东软公司上下寄予厚望。一位高管曾表示,希望今年64层螺旋CT和PET这两款高端产品能占到该公司医疗设备总收入的百分之十几。

  同样看到了美好“钱景”的张利群找到了CT机研发部的负责人王志海以及采购部负责人等,并许诺给他们高额年薪、住宅、轿车,在这些美好愿景的诱惑下,CT机研发部17名核心技术人员陆续加入到了这个秘密团队中。

  张利群悄悄在北京成立了一家新公司,如同水流无声,他不断地把东软公司的技术、员工搬到自己的公司。20多名CT机研发部技术骨干窃取公司医用CT机核心技术资料后,相继离职,聚集于北京的公司。拥有了技术和人员,张利群组织这些人继续进行医用CT机的技术研发工作。

  然而,张利群尚未等到产品问世,已经察觉到微妙的东软公司立即报警,在今年5月29日,沈阳市东陵警方与市局相关部门突然袭击,将张利群等28名犯罪嫌疑人全部抓获归案,在现场及居住场所查获装有大量商业秘密的电脑30余台及大量U盘、移动硬盘。经知识产权司法鉴定所鉴定,其电脑中储存使用的数据与东软公司已采取保密措施的数据资料具有同一性,侵犯了东软公司的商业秘密。

  张利群的创业如同黄粱一梦,更让人惋惜的是,追随他的27名核心技术人员都成了这个碎梦的背景。

  市场影响

  泄密使企业损失惨重

  无论企业规模如何,处在核心地位的商业机密必然是每个企业的重中之重。由于近年来沈阳企业的快速发展,许多尚处原始发展阶段的企业经营同质化比较严重,为了争夺市场份额,各企业均花上大手笔来研发新的核心技术,商业秘密的泄露给企业带来的后果轻则损失经济利益,重则关乎企业的生死存亡,甚至还会关乎到国家利益。

  上述东软集团子公司这次泄密事件损失惨重,阶段性司法鉴定的结果显示:其被侵犯商业秘密项目折余价值为4000余万元;犯罪嫌疑人窃取技术价值总计2400余万元;造成被害单位研发项目延迟损失高达1470余万元;北方重型泄密事件直接经济损失也高达上百万。

  而发生在中山市的一起重大商业泄密案就直达国家利益层面。中山市一家公司的前研发部长贺某的突然离职和人间蒸发给集团蒙上了一层阴影,一项投入高达6亿元的核心技术,已经通过了国家认证,就在认证书出来的第一个月后,贺某就复制了整个技术资料,正伺机出售,如果这项技术泄露给其他公司,不仅公司很快就失去任何竞争力,甚至还会危害到国家利益。幸好,在机密外售前警方侦破此案,避免了国家级重大核心技术机密的外泄,挽回高达数亿元的经济损失。

  商业秘密泄露,在冰火两重天的境地中,给予了立场不同的公司截然相反的境况,对于那些商业机密遭到窃取的公司来说,无论是“富可敌国”的行业龙头还是急需发展的行业新锐,商业机密被窃取的结果都将是“伤不起”,而获得利益的另一端,在遭受道德审判的时候,也无法HOLD住。景云的雇主,南塔鞋城的段军,对于自己的做法就有着缘于“自保”的无奈。

  段军告诉记者:“我调查别人家主打产品,并不是想跟别人,而是为了不让别人跟我,我们这行最怕跟版,有一年我从广州上了几款鞋,卖得特别火爆,我就追加了一大批货,没想到,别人家看我这个款卖得火就跟版了,市场上很快到处都是这款鞋的仿版,因为是本地小厂加工价钱很便宜,我的鞋失去了优势,导致大批货囤积卖不出去,损失惨重,所以新品上市独家产品一定要保密。”

  专家说法

  商业机密的模糊边界

  事实上,在最近几年来,中国商业秘密侵权案件频发,引发高度关注。

  中国法学会知识产权研究会理事马广良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商业秘密作为当事人的一种合法民事利益,目前在我国受到民法和刑法的保护。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

  但现实的问题并不是如法条表现的如此泾渭分明,上海大学知识产权学院院长陶鑫良就称:“包括商业秘密在内的知识产权案件和一般案件不一样,知识产权案件尤其是重大案件,就好像”海上冰山”现象,在法律的海平面上所观察到的只是一小部分,而视线不能企及的是法律海平面之下更为巨大的冰山,这就是商业利益的角斗和市场的争夺。”“技术丢了,企业就倒了!”在成功破解机密外泄案后,北方交通重工总裁助理、法务部部长王甦仍心有余悸,他说:“在经历这次被窃密事件后,我们已经吸取教训,提升了保密级别。”(文中人物部分为化名) 本报记者 刘冬梅

  “卧底”窃密

  获取技术后离职另起炉灶

  事实上,在商业发展的历史中,窃取与反窃取就像是孪生兄弟一样,不断在彼此的纠葛中,反复上演着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游戏。当跳槽、创业已经老套得如TVB剧里那些耳熟能详的台词时,更隐蔽的做法应运而生,对于很多公司来说,自己高薪引进的人才,也许真实的身份却是一个“卧底”,在“卧底”看来,常人眼中的忠诚与背叛的界限,从未如此混沌。

  刘中一直想开一家化工公司,但苦于没有客户,于是他想到了利用别家公司现成的客户。

  沈阳一家化工有限公司对外招聘人才,刘中被录用,被重用为公司高管,主要负责向该公司的美国总部汇报业务等。在日常工作中,刘中细心搜集逐渐掌握了大量的公司商业秘密。干了一年多,刘中突然提出辞职,并很快办结了所有离职手续。同年5月,沈阳利化工有限公司注册成立,这家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是刘中的妻子杜丽,刘中则是公司的股东,任监事一职,同时也是该公司的实际负责人和业务联系人。

  沈阳利化工有限公司成立后,刘中就利用在原企业任职期间所掌握的大量的核心信息,再以现公司为经营平台,从事着与原企业经营活动内容几乎完全一致的业务,刘中利用“卧底”的资源,终于达成了自己公司打开市场的愿景。

  不过,由于刘中还活跃于原企业的客户群之中,使得原企业逐渐发现这一情况,遂将沈阳利化工有限公司、刘中、杜丽一并起诉到法院。

  法院认为,刘中的行为已构成对原告商业秘密的侵犯,形成了不正当竞争,应承担赔偿责任。最终刘中只好停止侵权行为,并向原企业支付赔偿金45万元。

  刘中上演的“无间道”似乎让商战大片的剧情显得紧张刺激,但更多的商业机密的流动,却是在“润物细无声”的状态下紧凑上演。

  另类“间谍”

  为雇主四处刺探情报

  沈阳最近的天气让人感到闷热难耐,加之并不顺畅的交通,让这种闷热天气下四处奔波的人们心里发酵成一种难熬的焦虑,景云对这种心情有着尤为深切的体会。

  景云的工作是每天奔波在各大批发市场、商场之间四处搜集情报,但景云并不喜欢“商业间谍”的称呼,采访中,景云反复强调:“请不要叫我间谍,我只是一名情报分析师”。

  马尾辫,娃娃脸,双肩背包,这样的行头让景云看上去更像是刚走出大学校门的学生,而不是一个有着5年工作经历的高级情报分析师。

  景云刚刚完成的一个业务是:南塔鞋城一位老板准备上秋季新品,他非常想知道几家主要竞争对手今年秋天主打产品是什么,什么款式,什么档次,同时还要向他汇报今年秋季国际市场将会流行什么款式、什么颜色的鞋子。“很多人都认为我们就跟克格勃一样,获取情报都是通过卧底、偷听、偷窥等不正当手段实现的,或者把我们和商业间谍混为一谈,其实根本不是一回事。我们获取商业信息基本都是通过正规渠道。”

  景云说,无论是南塔鞋城还是五爱市场业户,在新品刚刚上市的初期,档口总是遮掩得严严实实的,门帘上毫不客气地贴着“同行莫入”几个大字,有的甚至还加上一句“莫怪翻脸”。可见同行之间讳莫如深,深怕自己的独家新品被同行偷窥而后跟版。不过,景云凭着一张学生脸却可以随意出入。有时候她扮成学生,与业主一顿猛聊套取需要的信息,有时候她又扮成外地来上货的客户刺探雇主所需要的情报。

  景云还会经常出现在雇主竞争对手产品交易会、新品推介会上,在佯装洽谈业务的同时,她一直在注意倾听企业代表与客人的谈话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当景云把一份详实的调查分析报告交给南塔鞋城的老板手中后,景云获得的报酬是2万元。这个数额的报酬,在景云看来只是“一个小CASE(案例),有时候公司接到大企业的活,一笔就能赚到十几万”。随着行业竞争的加剧,景云所在的公司业务也就水涨船高,顺理成章地,景云目前的年薪也达到了30多万。“我觉得这两年我的工作越来越忙,企业同质化日趋严重,它们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经常能接到一些企业委托调查竞争对手商业情报的单子。”景云说年初的时候,她就受命替某大型商场调查另外两家同一区域的商场全年的活动企划方案,例如这两家商场今年准备搞什么活动,在几月份搞,以什么形式,会请哪位名人,降价促销活动会到什么程度等等。

  这些看起来很难全盘到手的资讯,景云都能有办法搞到,问她怎么弄到手的,她神秘地说:“这是我的商业秘密。”事实上,企业各种内部刊物、各部门对外公开的档案、企业名录、产品宣传资料、公开的各种调查报告、招聘广告等都是景云获取信息的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