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保密局首次开口说秘密

  虽然目前各种谍战大戏在电视中连续播放,但“保密局”这个带有神秘色彩的机构还鲜在新闻媒体上露面。而且科技信息化的今天,什么样的信息属于国家秘密?在涉密和非涉密把握尺度上有什么样的要求,公民如何保守好国家秘密?带着一串问号,昨天上午,YMG记者专门探访了烟台市保密局,相关人士首次开口说“秘密”。

  啥样行为会泄密?会议材料不能随便扔

  “很多人对保密部门不太熟悉,经常有人问我,保密局到底是干什么的,对这个问题我从不保密。我们的工作简单说,就是九个字———保安全、保发展、保幸福。”烟台市保密局负责人说,现在媒体对信息公开比较关注,但信息公开不意味着什么信息都可以路人皆知,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这些信息是受法律严格保护的,也关系国家、企业和老百姓的切身利益,这方面保密部门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根据《保密法》相关规定,国家秘密的密级分为“绝密”、“机密”“秘密”三级。“文件信息涉密是与非密的定性是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保密局负责人告诉记者,国家及省这个层面最高可以定“绝密”级,市级机关最高可以定“机密”级,而县市区没有定密权。

  而根据密级的不同,各种涉密文件还有保密期限,比如像“绝密”级,有30年的保密期,而“机密”和“秘密”级,分别有20年和10年的保密期。“一般上面下发的文件,各机构在转发时定的什么密级就是按什么密级转发,不能随便更改密级,比如不能将‘秘密’转为‘机密’,或是擅自将‘机密’转为‘秘密’。”该负责人介绍。

  另外,公职人员也应该特别注意自己的保密行为。“比如,在各种会议上领到‘领导讲话’以及刚刚下发的红头文件,只要标上‘密’级就不能随便乱扔。”保密局负责人说。

  啥样物品能泄隐私?U盘录音笔和照相机都能“坑爹”

  生活中我们往往存在一些误解,比如认为电脑中存储的信息,经过简单的删除就消失了,香港“艳照门”事件的发生,才让很多市民恍然大悟,即便是删除了的数据还是会经技术手段恢复的。昨天采访中,该负责人表示对于技术高手来讲,窃取电脑、电话等介质中的秘密只是“小菜一碟”:“事实上,通过并不复杂的技术手段,那些丢失的数据又能马上恢复原状,即便将硬盘格式化处理,甚至简单作物理破坏,很多信息依旧可查。”

  很多市民不注意的东西都不应随意乱扔,比如U盘、录音笔、照相机以及像复印机等办公自动化设备。像复印机使用过的废纸、硒鼓等,在退下来以后都有记忆功能,都不能随便乱丢。“移动存储介质明密不分、公私混用是另一严重泄密隐患。”该负责人介绍说,如果个人U盘在涉密机和非涉密机间交叉使用,涉密信息就很容易从互联网上“跑出去”,所以,按照要求,U盘不允许在涉密和非涉密两个计算机之间交叉使用。

  而对党政机关和涉密单位来说,如果由于缺乏保密常识违规操作,像将涉密计算机违规接入互联网,或在上网计算机上处理涉密信息,或者移动存储设备使用不慎,就可能在瞬间导致国家秘密的泄露,其后果严重者会触及刑法。为此,保密部门做了大量宣传教育培训工作,让更多公职人员了解了信息化条件下常见的窃密手段和泄密隐患,掌握了基本的保密防范知识和技能。

  “密”和“非密”啥区别?没拍板前全要“闭嘴”

  除了我们能看到的涉密文件外,涉密和非涉密的区别在哪?公民的知情权和保密之间又存在怎样的关系呢?“公开与保密其实并不矛盾。科学定密,明晰界限,公民的知情权也就得到了充分保障。”该负责人举例说,某个事件在传达前是秘密的,在传达后就解密了。还有一些事项尽管是内部信息,在敲定之前也要进行保密管理。

  除了涉密文件,一些单位的内部信息资料都需要保密。“比如说,某项改革方案、单位员工的社保、薪资以及福利等政策,在调整敲定之前,尚处没有确定具体的标准及数额阶段,如果单位不注意保密泄露出去,会造成麻烦,从而引发矛盾。”该负责人提醒说,像一些讨论稿、征求意见稿等文件的初步起草阶段,就属于内部资料,也不宜公开。